探索這位生於北京、定居巴黎的中國藝術家,如何與米羅(Miró)和賈克梅蒂(Giacometti)建立友誼,成為中西藝術傳統之間的橋樑
- 1
- 趙無極的先見之「名」
「無極」一詞指沒有界限,預示趙無極的多種創作風格如油畫、水墨畫、平版印刷、雕刻和水彩,他同時擁抱不同文化身份而且從不受約束。
趙無極於10歲時開始繪畫,他的父親為銀行家,鼓勵他從小培養藝術天分,並將他送往杭州美術學院學藝,當時他的作品以具象風格為主。他師承備受尊崇的中國現代畫先驅林風眠。於1941年,21歲的趙無極在重慶舉行首場個人展覽。
- 2
- 巴黎─靈感泉源
趙無極於1948年與妻子謝景蘭(Lalan)移居巴黎。他於巴黎汲取靈感,而在探索個人風格的初期,他非常崇拜馬蒂斯(Matisse)和畢卡索(Picasso),西方現代主義、印象派及表現主義作品一直影響著他的創作。趙無極移居巴黎後,畫作開始轉型到抽象風格。
1950年代,他對商朝的甲骨文深感著迷,並於作品中加入簡單的圖形,猶如原始的雕刻和岩畫,展現他對捕捉基本力量和形態精髓的興趣。
- 3
- 紐約之行─開啟更前衛風格
於1957年,趙無極與法國藝術家彼埃‧蘇拉吉(Pierre Soulages)旅行時首次踏足紐約,為他帶來全新的視野和機會。後來他有幸獲邀成為著名森姆‧庫茲畫廊旗下的藝術家,直至1966年畫廊關閉為止。
在紐約,趙無極接觸到保羅‧克利(Paul Klee)、法蘭茲‧克萊因(Franz Kline)、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和阿道夫‧戈特利布(Adolph Gottlieb)等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作品,他亦以更大型的畫布及更大膽的創作風格來回應。
於1959年,趙無極不再為畫作命名,改以作品完成日期為名,以免引致明顯的視覺聯想。這幅作品的名稱和日期為《24.06.59》,灰白色的筆觸看似在畫布上舞動。趙無極於1950年代後期的作品揉合傳統書法的動感與抽象畫的構圖,見證由早期甲骨文風格到1960年代活力風格的過渡階段。
- 4
- 富力量和氣勢的1960年代作品
水彩在趙無極的藝術生涯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比起油彩與畫布,水彩擁有一定程度的隨意性和透明度。他一生創作無數水彩素描和畫作,當中大多展示出其當時作品獨有的氣氛和魅力。
於1960年代,趙無極的作品變得更加抽象,並開始偏離甲骨文時期著重細節的風格,改以更鮮明、更有力量的手法創作。
趙無極 (1920-2013),《29.09.64.》,1964年作。油彩 畫布。230 x 345 公分 (90 1/2 x 135 7/8 英寸)。估價:港元220,000,000–280,000,000。此作將於5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呈獻
趙無極的版畫作品同樣展現其用筆的力量。
- 5
- 與中國藝術關係源遠流長
趙無極初次接觸西方現代畫作後,抗拒中國書法和山水畫的傳統慣例,但到了1971年,他卻重拾在中國學習的水墨技巧,創作出彰顯中國傳統及西方抽象概念的作品。
趙無極於1962年接受法國雜誌《Preuves》訪問時解釋:「巴黎無疑對我的藝術磨練影響深遠,但我亦逐漸重新認識中國。矛盾的是,全靠巴黎我才會回歸最深刻的本源。」
- 6
- 水墨畫令趙氏的風格徹底改變
趙無極再次繪畫大型畫作時,風格截然不同,透現受水墨畫啟發的半透明質感和活力。
他的代表作《24.12.2002─雙聯作》於其獲選加入法國美術學院後數天的平安夜完成,雖然當時他已年過70,但作品仍然充滿與其年齡不符的年輕活力。綠松色和桃紅色層層交疊,揉合暖啡色的水彩,手法與早期作品的厚塗顏料和剛勁筆觸截然不同。
趙無極放膽運用不同色彩,為晚年的作品注入生氣與趣味,他的畫風比早期的水彩畫更輕柔飄渺,七彩色調互相交融,透現光芒。畫作的重點在於探索色彩與光澤。若他的早期作品以力量與動感為重點,他後期的作品則塑造空靈的抽象空間,散發寧靜祥和的感覺,呼應他的個性。
- 7
- 他與當代藝術名家及政壇巨擘份屬好友
趙無極的人脈甚廣,一生認識不少藝術家和舉足輕重的文化先驅,與讓‧保羅‧利奥佩爾(Jean-Paul Riopelle)、阿爾貝托‧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胡安‧米羅(Joan Miró)瓊‧米歇爾(Joan Mitchell)和森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等人情誼深厚。
趙無極與貝聿銘。照片:Marc Riboud
他與法國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也份屬好友。希拉克熱愛亞洲藝術,非常欣賞趙氏的作品,更曾為他於1998年在上海舉辦的首場中國大型回顧展的展覽圖錄撰寫序文。於2006年,希拉克向趙無極頒授代表法國最高榮譽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8
- 趙無極的作品需求殷切並且有增無減
於1960年代,趙無極的作品在巴黎、倫敦和紐約深受歡迎,並於1970至1980年代獲得亞洲藏家青睞。趙無極於2013年以92歲高齡逝世,在他去世前數年,其作品拍賣成交價一直維持在六位數字。
趙無極(中)2003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時,於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留影
於2011年,趙無極畫作的拍賣總額高達90,000,000萬美元。在他逝世後,其作品亦不斷升值,例如於2017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上,他的作品《29.09.64》便以152,860,000港元刷新藝術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
- 9
- 作品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
目前,趙無極的作品遍佈全球超過20個國家的150多個公共館藏,紐約現代美術館、古根漢美術館和泰特現代美術館等大型博物館,皆將他的畫作納入永久館藏。
他在美國首個美術館回顧展「No Limits: Zao Wou-Ki」於2016年9月9日在紐約亞洲協會舉行,展出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公共及私人珍藏的重要作品,印證趙無極作為真正「跨國」藝術家的地位。
- 10
- 從基本形態至宇宙之美
趙無極數十載的藝術生涯中,其作品見證另一個層次的超越,橫跨時間和地點,呈現宇宙之美。
藝評家法蘭索瓦‧賈克伯(Francois Jacob)談及趙無極的晚期作品時表示:「趙無極透過畫作探索宇宙,同時重新創造,因而雋永不凡。作品展現光的誕生、水的源頭,而在一片混沌之外,隱約出現一股生命力。」
文章来源: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