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璐
华夏自古以来金和银就是珍贵的金属,在富贵人家运用非常广泛,直至清末民国中国各地都有很多金楼银楼,金银手工业者十分繁荣昌盛,乃至19世纪的美国奢侈品蒂凡尼的银器一直都是由中国银楼代工生产。可见当时金银加工工艺水平之高。
上海是我国早期银楼业的发祥地,上海第一家银楼是1644年创立于华亭(今松江区)的“日升”金铺。到了1773年,一家名号为“杨庆和”的银楼率先在上海城内的庙前大街(今城隍庙庙前方浜路)上开设。10年后,在城隍庙东面身后的方浜中路59号的“老庆云”银楼也开市营业。1848年,“凤祥裕记银楼”在小东门方浜路上开办,自产自销金银饰品。“方九霞裕记”在1880年左右开设于庙前大街方浜中路人民路口。当时银楼多集中在大东门、小东门、十六铺、九亩地一带,组成同行,增进业务。
上海凤祥、杨庆和、裘天宝、方九霞、宝成、庆云、景福、费文元、庆福星等九家设立于清代的信誉较好的银楼,也就是常说的九大银楼,于1896年(光绪廿二年)在上海大东门花团街建造银楼公所。
直至49年解放,全国所有金楼银楼全部收归国有经营,长达几十年的国营模式,确实也生产出了不少精美的出口创汇银器,但是失去了百家争艳的那种市场氛围,民间几乎再无正统的金银加工业传承,一直到80。90年代才逐步放开,民间再现金楼银楼,但是民间金银手艺已经断代几十年了,工艺水平一直都没有办法和解放前相媲美。
所以清末民国的银器就成了绝唱,成为高级银器玩家的的宠儿,市场价值一直很高。
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比较常见的清末之后的中国银器银标,标识。
十九世纪的中国官方对银标执行并不严格,所以各地银楼执行有一定的不规范,但是经过出口商的银器会相对规范一些,比较容易查证年代,有很多书籍照片记录下来了清末乃至民国中国各地银楼和工匠的店铺地址及经营年份,这样能够很好的查证银器的生产大致年份。
大致分为两大类,内销银器和外销银器。
如上图一般带英文字母的都是用于出口的外销银器。90则是清末民国时期的银器含银量标准,90%的含银量。
外销银器
清末外销银器的运行模式为,由出口商下单定制,并代理出口,所以每一件外销银器上都会出现几个标,有工匠标,银楼标,出口商标(如十九世纪非常著名的出口商“旺兴“即WH),银含量标示90.
像旺兴这样的大出口商同时会和几十个银楼合作。
内销银器
整理中。。。待续。。。